觀光旅遊

將軍區海味慢旅 串聯藝術與自然再現海洋魅力

記者/ 特派員 侯翠玲,台南報導 日期/ 2025-07-19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天公作美午後放晴,讓難得的友善釣螃蟹體驗順利

【特派員侯翠玲/台南報導】

將軍區擁有豐富的漁港風貌、紅樹林生態及漁村人文資源,今(19)日將軍區公所舉辦的「將軍海味慢旅」活動,特別串聯在地藝術、漁村飲食、海港環境與紅樹林生態,帶領遊客以五感體驗將軍的海洋魅力,也為災後重建中的港區注入人潮與信心。

本次活動由將軍區公所主辦、社團法人中華海洋觀光推廣與農業特色振興協會執行,自7日開放報名後短短2分鐘即秒殺額滿,展現民眾對將軍海味與海洋體驗的高度關注;即便日前受「丹娜絲颱風」重創,主辦單位在第一時間完成全線勘查與安全風險評估後,仍堅定如期舉辦,象徵將軍區在風災後重啟地方觀光能量的決心。

區長許博森指出「將軍海味慢旅」不僅是一次深度小旅行,更是為年度盛事「將軍吼音樂季」暖身的重要節點;邁入第14年的「將軍吼音樂季」,早已是南臺灣最具代表性的濱海音樂活動之一,原訂於71920日盛大舉辦,匯聚來自全台的樂迷與旅人;然而,因丹娜絲風災對台南沿海造成嚴重衝擊,將軍區首當其衝,經臺南市觀光旅遊局審慎評估後,確定將活動延期至96日、7日舉辦。

「將軍吼」不只是一場音樂盛會,更是凝聚在地情感、喚起海洋記憶的重要平台。這次的「海味慢旅」原本即為音樂季設計之延伸體驗,盼透過藝術、人文、美食與生態的全方位感受,讓參與者在音樂之外,也能更加深刻認識將軍這片土地。

活動當天,遊程從方圓美術館出發,由專業導覽老師引領參與者欣賞結合海洋記憶與在地情感的藝術作品,進入將軍人文地景的時空軌跡;接著轉往雙吉船之棧享用現撈海味料理,主廚以南方四島風味設計餐桌,每一口皆是海與土地的真實對話。

手作課程如海洋擴香石DIY運用海廢材料傳遞環境保育理念,虱目魚丸DIY則讓民眾親手捏製在地特色食材,連結漁村產業故事與飲食文化。最後走進馬沙溝紅樹林,不僅觀察自然生態,還體驗趣味的無傷釣螃蟹活動,在玩樂中學習人與自然共存的智慧。

透過這場海味與人文兼具的深度體驗之旅,不僅為災後的港區注入希望,也喚醒更多人對將軍海洋文化的關注與支持;主辦單位也誠摯邀請全國民眾,96日、7日再次相約將軍漁港,參與「將軍吼音樂季」的海風盛典,與我們一同感受風雨後重生的港都脈動。

 

為振興台南將軍區風災後的在地觀光,將軍區公所於7月19日舉辦「將軍海味慢旅」活動,帶領遊客深入體驗漁村風情、藝術創作與紅樹林生態

活動由方圓美術館出發,在美術館廖小輝執行長的解說下,參與者認識將軍濱海漚汪文化與藝術創作背後的故事。

本次「海味慢旅」不僅是觀光體驗活動,更象徵地方災後重建產業活力的起步,讓民眾透過旅行見證將軍的堅韌與恢復力,也為地方產業注入振興契機。

第二站「雙吉船之棧休憩村」體驗豐富的南方四島風味餐,創辦人鍾董事長特地解說菜色是來自兒時東吉島上的海味記憶,取材盡量以新鮮在地漁獲及季節食材為主,海派加碼美食的鍾老闆讓與會者驚艷不已

「海洋擴香石DIY」工作坊以回收海廢物料:廢棄竹棚碳為材料,製作漂亮的精油擴香石,讓參與者透過創作理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民眾開心展示自己手作的「海洋擴香石」作品合影

接著讓民眾們用在地的虱目魚漿手作虱目魚丸,並料理為虱目魚湯,搭配將軍區魚嶺美食,大家開心無比

虱目魚湯,搭配將軍區魚嶺及特色牛蒡茶是下午茶絕配

最後一站帶大家來到紅樹林水域,認識地方生態並體驗友善釣螃蟹

橋下是一片沙地,是大人小孩都難得體驗的友善釣螃蟹場域

許多民眾開心釣到小小招潮蟹